logo
  • 首页
  • 走进江博
    • 建馆历史
    • 主要机构
    • 理事会
    • 管理人员信息
    • 制度规划
    • 年度报告
    • 联系我们
  • 新闻动态
    • 新闻快递
    • 公告栏
    • 活动预告
    • 活动预约
  • 陈列展览
    • 基本陈列
    • 临时展览
  • 参观指南
    • 概述
    • 参观须知
    • 交通指南
    • 开放时间
    • 展区分布
  • 发现江阴
    • 历史演绎
    • 重大考古
    • 江阴国保
  • 典藏精品
    • 典藏概述
    • 精品欣赏
  • 学术研究
    • 征稿启事
    • 学术委员会
    • 文物常识
    • 法律法规
    • 江阴文博
  • 学习教育
    • 志愿者之家
    • 社教活动
    • 博物馆日
    • 志愿服务
  • 直属馆点
    • 刘氏馆
    • 中医馆
    • 高城墩馆
    • 要塞司令部
    • 文庙
    • 徐霞客故居
  • 博友社区
    • 满意度调查
文博菜单
首页
江阴市博物馆
博“物”同行·“疫”路有你|凤凰簪

博“物”同行·“疫”路有你|凤凰簪

 

凤凰作为一种艺术效果

很早便出现在我国的古代典籍中

凤凰的形象综合了多种禽类最美的部分

摇曳着灵动的尾翼,或遨游或栖息

凤凰的风姿总是这么的曼妙轻盈

将其利用在发饰上

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愿

明代 嵌宝石金头银簪 江阴市博物馆藏

1977年出土于江阴青阳邹氏墓

凤凰头顶是一个嵌了红宝的花叶式凤冠,凤首用一道道短而细的金丝绕眼作圆周状层层编出,中间烘托着黑溜溜用宝石点缀突出的眼睛,显出调皮和娇俏来。


明代的各类簪,因其不同的插戴,有着不同的名字。这件凤凰簪插在整个发髻上最中心、最引人注目的位置,是明代头面的点睛,被称作挑心。

这件文物以及馆藏的一些金银器

在2018年曾登上了央视的《国宝档案》栏目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些精美的头饰

《诗经》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史记》有“凤凰来翔,天下明德”

当下疫情仍不可松懈

凤凰来仪,愿大家安康如意!



参考资料:

翁雪花.香风暗动凤凰簪——江阴邹氏墓出土金嵌宝凤凰簪赏析.江阴文博,2020.


编辑 / 吴婉玲

审核/张新敏 唐健

终审/翁雪花

发布/孙军


地址:江阴市澄江中路128号天华文化中心




 
博“物”同行 ·“疫”路有你|梅瓶

博“物”同行 ·“疫”路有你|梅瓶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被称为梅瓶。

宋代 定窑白釉瓷梅瓶 江阴市博物馆藏

1978年11月28日夏港向阳大队东园村宋墓出土

这件梅瓶的造型并不修长挺拔,但十分圆润、敦厚,线条流畅,颈较一般梅瓶高,在宋器中并不多见,堪称北宋定窑梅瓶中的珍品。

 

梅瓶是中国造物史上较为独特的器物,从它产生之日起,直至现代,从未中断过,经历了名称、用途等各方面的长期发展演进,是古代瓷器中一种兼具使用和观赏功能的用具。

宋代,梅瓶以实用为主,因造型易于封口,容量大,且便于搬运,用作盛酒容器。

辽 备宴图河北宣化壁画

 


居家静默,你是否也在家中品尝美酒

但切记不可贪杯哟

愿大家都能逢凶化吉,平平安安!

参考资料:

1.陆军. 宋代梅瓶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

2.谢博.不可一日无此君——南京博物院藏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J].收藏家,2019(06):47-52.


编辑 / 吴婉玲

审核/张新敏 唐健

终审/翁雪花

发布/孙军


地址:江阴市澄江中路128号天华文化中心




 

江博文物说|一种叫“虎子”的文物

看到虎子,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其实在古代,它还是一种器物

东汉 釉陶虎子 江阴市博物馆藏

这件文物呈站虎状,前端开管状流,昂首、张口、鼓目,四足站立,背部有辫形提梁,尾部卷曲,器身呈圆筒状,器身两侧各用泥条贴两道飞翼。

虎子出现于春秋,流行于两汉

到六朝时期发展至顶峰

自唐朝开始走向衰落

这样的器物究竟有什么样的用途呢?

学术界一般有两种说法:溺器或水器

溺器:即夜壶,解决小便用的容器

虎子一词最早记载于汉代的《史记·万石列传》中,有“楲(wēi ),虎子也”的叙述,“楲”代表溺器。考古发现凡是有虎子出土的墓葬,必为男性或夫妻合葬墓,女性墓葬中从未有虎子出土,因此推测该现象与虎子的功能和用途相关,应为古代男性专用的溺器。

山东沂南汉画像石涤器图

山东沂南北寨汉墓石室画像中有一幅涤器图。图中一人手持扫帚,身左侧有一大水缸,前边放置一簸箕与虎子,左侧上方有一带栏杆的小阁。从图中各项事物之间的关系看,此人应是在做清洁打扫工作,小阁比较像是汉代的厕所,图中的虎子应为溺器。

此器形虽出现较早

但虎子之名却是从汉代开始确定下来

有可能源于趣味性的历史传奇故事

李广射虎

《西京杂记》中记述:

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矣。射之,一矢即毙,断其骼镂,以为枕,示服猛也。铸铜象其形为溲器,示厌辱也。

大意是李广善骑射,看到一只卧虎,一箭将其击毙,做成虎形枕和老虎造型的溺器,来表达他征服猛虎、厌辱凶兽的英雄行为。

北燕 青铜虎子 辽宁省博物馆藏

虎子的造型涵义可能与古人对虎的惧怕有关,而在畏惧的同时,也希望能制服它并驾驭它,在这种情感影响下,人们把虎子做成伏虎形,象征着臣服于人的文化寓意。

水器:用于盥洗,最常见的水器有匜

有学者依据文物器型特征的演化,认为虎子形器应源于一种盥洗器青铜匜(yí )。青铜匜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早期一般四足有兽腿形、兽形、人形等,后设龙形鋬,春秋至战国时期敞开式流口向管状式转变,在设计上出现了一些龙首和虎首形。(如下图所示)

春秋赵卿墓 虎头匜 山西青铜博物馆藏

这些特征的变化与虎子的部分器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部分学者由此推测虎子可能与匜的功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究竟为何用呢?

南京光华门宁赵M4出土的虎子是唯一器身上刻有铭文的,器身左侧向后写有“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字样,右侧横背近提梁下方直书“矢乃宜”字样。

赤乌十四年铭青瓷虎子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件文物曾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它的形制特殊,刻有铭文,赤乌是孙权的年号,袁宜是制作虎子的匠人。

有认为在溺器上刻帝王年号与封建制度不符,工匠刻自己的姓名于溺器也与社会习俗不符。也有认为“矢”字在古代通“屎”,而在南方江浙地区的一些方言中的意思则为尿,可以推测此物件仍为溺器。

此青瓷虎子究竟为何用,至今还是一个谜。但它作为孤品已经被列入了第三批禁止出境文物名录,其珍贵性不言而喻。

虽然虎子的用途仍然存在着争议

但这些文物的发现与研究还会继续下去

希望会有更多的实物能够指引发现“真相”


参考资料:

1.未标注图片源自于网络

2.故宫博物院数据库http://www.chnmuseum.cn/

3.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据库http://www.lnmuseum.com.cn/

4.张童瑶. 中国古代如厕文化中的造物观念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9.DOI:10.27263/d.cnki.gqudc.2019.000225.

5.程瑞秀.试析虎子的用途与造型[J].北京文物与考古,2004(00):278-283.

6.王迎春. 六朝时期南方地区青瓷虎子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2.

7.焦存超,罗月.虎子器形起源之说辨析[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9(05):92-97.

 

博“物”同行 ·“疫”路有你 |谷仓罐

 

突如其来的疫情

让江阴按下了暂停键

这座城市静下来了、慢下来了

5·18国际博物馆日已越来越近

但疫情当前,不能在线下与大家相见

从今天起5·18线上系列活动开始啦


博“物”同行·“疫”路有你


疫情防控 人人有责

居家静默 隔离不隔爱

在这特殊的时间里

让江博文物陪您一起坚守

众志成城 静待花开

魏晋南北朝时期

流行一种青瓷制品的随葬品

主体下部为罐子形状

上部则堆塑了建筑、人物、动物等

一般被称为“堆塑罐”

也通常被称为“谷仓罐”

西晋 人物佛像谷仓罐 江阴市博物馆藏

古代南方民族以五谷为生

有崇尚五谷之风

用陶瓷瓶罐储谷随葬成为风尚

表示企望仓满廪实的富裕生活

北宋 带铭文谷仓罐 江阴市博物馆藏


这件谷仓罐分为盖和罐两部分

盖顶为桃形钮、盖身捏塑了花瓣边

罐的腹部比较直,上有纹饰带

还有吉祥语铭文

“千秋万岁仓库常满兴库常开男长大旺子吉利昌进入田庄元祐三年二月记”


谷仓罐的象征意义在于

对五谷丰登的收成和子孙繁衍的劳动力的祈求

其美好的祝愿历经千余年的风雨沧桑

依旧屹立不倒

以它独特的方式展示给大家


疫情当前,江阴虽“静”下来了

但我市加大力度

全力保证市民的生活物资供应

封控区足不出户就能吃上新鲜、安全的菜

管控区市场物资充足,分时段外出进行采购

愿大家都能仓库满满 国泰民安

 

参考资料:

1.张玉庭.今日秋分│迎接丰收的喜悦.江阴市博物馆

2.方玉瑞.谷仓罐的名称、器型及演变[J].收藏界,2008(08):72.

3.孙长初.谷仓罐形制的文化演绎[J].东南文化,2000(07):95-99.

 

编辑 / 吴婉玲

审核/张新敏 唐健

终审/翁雪花

发布/孙军

 
云游霞客故居 赏古树听往事

云游霞客故居 赏古树听往事

 

近日,面对卷土重来的疫情趋势,市民朋友也都积极配合落实疫情防控需求。在保持安全距离不便扎堆人群的前提下,大家不妨跟随小编的脚步,走进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的故居,云游赏景一番吧。


推开霞客故居沉重的红色木门,跨进半尺多高的木门槛,来到第二进院侧,吸引眼球的必将是那棵距今已450多年,见证了故居百年历史沧桑的罗汉松。


徐霞客故居里的罗汉松属江阴市名木古树,该树杆粗枝秃,新叶繁茂,蜷曲多姿,树高6.5米,杆围2.15米,可两人合抱。坐落在故居正厅前天井东侧,相传是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由京城带回的一株盆景。徐霞客的母亲王孺人为鼓励儿子寄情于山水之间,献身于科学事业,而启发霞客将罗汉松从瓦盆里移栽于庭院中。

来到罗汉松脚下,可以看到树干上布满裂纹,尽显苍桑,但仍然笔直挺拔,四季常青。在那个没有高楼林立的年代,罗汉松也曾作为马镇一座高大的天然标志。树冠枝叶繁茂,远远望去犹如一把大伞,可以遮阳避日。后于40多年前的十年浩劫中,罗汉松顶上的枝干全部遭到严重破坏砍伐,只剩下主杆保留幸而经及时抢救护养,新生枝叶,苍而复茂。

 


据了解,野生罗汉松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00年以上树龄极其稀少。罗汉松虽然名松,但并不是松树,属常绿针叶乔木。其枝叶成螺旋状排列,雌雄异株,初夏开花。因为其种子上部为灰蓝色的球形,下部为倒卵圆柱形,呈红色,远看像罗汉披袈裟,故名罗汉松。


江阴青年画家徐力手绘故居十二景之罗汉松

 

徐霞客最喜爱的花木为松、竹、梅、桃、兰、杜鹃等。因此在《徐霞客游记》中,有很多关于花木的记录。例如在武当山,他在《游太和山日记湖广襄阳府均州》文尾记录下"华山四面皆石壁,故峰麓无乔枝异干;直至峰顶,则松柏多合三人围者;松悉五鬣,实大如莲,间有未堕者,采食之,鲜香殊绝。太和则四山环抱,百里内密树森罗,蔽日参天;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嵩、少之间,平麓上至绝顶,樵伐无遗,独三将军树巍然杰出耳。山谷川原,候同气异。”可以说,徐霞客对武当山感受最深的是太和山“密树森罗、蔽日参天"的一片原始森林和需三人才可合抱的"异杉老柏"。清秀幽奇的原始生态环境,可称为武当山独特的风格。

道教圣地武当山风景区

徐霞客在听了好友陈仁锡介绍的盘山盛景厚,不久即到“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美誉的天津蓟县盘山游历。亲历“一过崆峒访道之处,有盘山焉,竟数日不能去。所见古松百株,半挂藤萝半星斗,疑野僧,疑诗鬼。”的奇特风貌景象。


天津蓟县盘山风景区

江阴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历史悠久,其中不乏有很多文化灿烂的名人故居,大多还有古树名木相伴。在这些古树中,有许多还是脍炙人口的“名树”,它们历经几百年历史风雨而不倒,依然绿意盎然,与历史名人相得益彰,给后人无声地讲述着古老的历史文化,同时它们也是所在主人的性格写照。

下回继续跟随我们云游霞客故居,看一看其它美丽的景致吧。

编辑:毛美玲

审核/张新敏 唐健

终审/翁雪花

发布/孙军

 
更多文章...
  • “刘”芳百世丨刘氏兄弟故居 我在这里等你
  • 滨海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一行来馆参观
  • 抗“疫”一线 江阴市博物馆志愿者们在行动
  • 江阴市博物馆2019年年终述职大会圆满召开
<< 首页 < 上页 81 82 83 84 下页 > 末页 >>

第81页 / 共84页
版权所有:江阴市博物馆  苏ICP备140045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