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博文物说|一种叫“虎子”的文物
看到虎子,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其实在古代,它还是一种器物

东汉 釉陶虎子 江阴市博物馆藏
这件文物呈站虎状,前端开管状流,昂首、张口、鼓目,四足站立,背部有辫形提梁,尾部卷曲,器身呈圆筒状,器身两侧各用泥条贴两道飞翼。
虎子出现于春秋,流行于两汉
到六朝时期发展至顶峰
自唐朝开始走向衰落
这样的器物究竟有什么样的用途呢?
学术界一般有两种说法:溺器或水器
溺器:即夜壶,解决小便用的容器
虎子一词最早记载于汉代的《史记·万石列传》中,有“楲(wēi ),虎子也”的叙述,“楲”代表溺器。考古发现凡是有虎子出土的墓葬,必为男性或夫妻合葬墓,女性墓葬中从未有虎子出土,因此推测该现象与虎子的功能和用途相关,应为古代男性专用的溺器。

山东沂南汉画像石涤器图
山东沂南北寨汉墓石室画像中有一幅涤器图。图中一人手持扫帚,身左侧有一大水缸,前边放置一簸箕与虎子,左侧上方有一带栏杆的小阁。从图中各项事物之间的关系看,此人应是在做清洁打扫工作,小阁比较像是汉代的厕所,图中的虎子应为溺器。
此器形虽出现较早
但虎子之名却是从汉代开始确定下来
有可能源于趣味性的历史传奇故事
李广射虎
《西京杂记》中记述:
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矣。射之,一矢即毙,断其骼镂,以为枕,示服猛也。铸铜象其形为溲器,示厌辱也。
大意是李广善骑射,看到一只卧虎,一箭将其击毙,做成虎形枕和老虎造型的溺器,来表达他征服猛虎、厌辱凶兽的英雄行为。

北燕 青铜虎子 辽宁省博物馆藏
虎子的造型涵义可能与古人对虎的惧怕有关,而在畏惧的同时,也希望能制服它并驾驭它,在这种情感影响下,人们把虎子做成伏虎形,象征着臣服于人的文化寓意。
水器:用于盥洗,最常见的水器有匜
有学者依据文物器型特征的演化,认为虎子形器应源于一种盥洗器青铜匜(yí )。青铜匜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早期一般四足有兽腿形、兽形、人形等,后设龙形鋬,春秋至战国时期敞开式流口向管状式转变,在设计上出现了一些龙首和虎首形。(如下图所示)

春秋赵卿墓 虎头匜 山西青铜博物馆藏
这些特征的变化与虎子的部分器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部分学者由此推测虎子可能与匜的功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究竟为何用呢?
南京光华门宁赵M4出土的虎子是唯一器身上刻有铭文的,器身左侧向后写有“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字样,右侧横背近提梁下方直书“矢乃宜”字样。

赤乌十四年铭青瓷虎子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件文物曾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它的形制特殊,刻有铭文,赤乌是孙权的年号,袁宜是制作虎子的匠人。
有认为在溺器上刻帝王年号与封建制度不符,工匠刻自己的姓名于溺器也与社会习俗不符。也有认为“矢”字在古代通“屎”,而在南方江浙地区的一些方言中的意思则为尿,可以推测此物件仍为溺器。
此青瓷虎子究竟为何用,至今还是一个谜。但它作为孤品已经被列入了第三批禁止出境文物名录,其珍贵性不言而喻。
虽然虎子的用途仍然存在着争议
但这些文物的发现与研究还会继续下去
希望会有更多的实物能够指引发现“真相”
参考资料:
1.未标注图片源自于网络
2.故宫博物院数据库http://www.chnmuseum.cn/
3.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据库http://www.lnmuseum.com.cn/
4.张童瑶. 中国古代如厕文化中的造物观念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9.DOI:10.27263/d.cnki.gqudc.2019.000225.
5.程瑞秀.试析虎子的用途与造型[J].北京文物与考古,2004(00):278-283.
6.王迎春. 六朝时期南方地区青瓷虎子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2.
7.焦存超,罗月.虎子器形起源之说辨析[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9(05):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