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首页
  • 走进江博
    • 建馆历史
    • 主要机构
    • 理事会
    • 管理人员信息
    • 制度规划
    • 年度报告
    • 联系我们
  • 新闻动态
    • 新闻快递
    • 公告栏
    • 活动预告
    • 活动预约
  • 陈列展览
    • 基本陈列
    • 临时展览
  • 参观指南
    • 概述
    • 参观须知
    • 交通指南
    • 开放时间
    • 展区分布
  • 发现江阴
    • 历史演绎
    • 重大考古
    • 江阴国保
  • 典藏精品
    • 典藏概述
    • 精品欣赏
  • 学术研究
    • 征稿启事
    • 学术委员会
    • 文物常识
    • 法律法规
    • 江阴文博
  • 学习教育
    • 志愿者之家
    • 社教活动
    • 博物馆日
    • 志愿服务
  • 直属馆点
    • 刘氏馆
    • 中医馆
    • 高城墩馆
    • 要塞司令部
    • 文庙
    • 徐霞客故居
  • 博友社区
    • 满意度调查
文博菜单
首页
江阴市博物馆
世界无烟日 |共建共享无烟环境

世界无烟日 |共建共享无烟环境

 

发布 / 办公室

审核/张新敏 唐健

终审/翁雪花


地址:江阴市澄江中路128号天华文化中心

 
神奇动物 | 鱼+狗=鱼狗?是鱼还是狗

神奇动物 | 鱼+狗=鱼狗?是鱼还是狗......

今天的主角既不是鱼,也不是狗

而是一只会捕鱼的翠鸟!

冠鱼狗/图源@暗光风影

任谁也不会把鱼狗与翠鸟联系在一起,

毕竟我们看到的翠鸟都是这样的:

普通翠鸟/图源@维基百科

蓝胸翠鸟/图源@维基百科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

它们的喙(嘴巴)还是相似的~

《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七卷•禽之一

中便有鱼狗一词的记载。

“时珍曰∶狗、虎、师,皆兽之噬物者。

此鸟害鱼,故得此类命名”。

后面补充记载道:

……

大者名翠鸟,小者名鱼狗。

青色似翠,其尾可为饰。

亦有斑白者,俱能水上取鱼。


这里提到能够在水中捕鱼

身体斑白者就是鱼狗

冠鱼狗/江阴市博物馆藏

冠鱼狗(Megaceryle lugubris),隶属于鸟纲、佛法僧目、翠鸟科、大鱼狗属下的鸟类,它们视力极佳,是一等一的捕鱼高手,俗名又称花斑钓鱼郎!它具有发达的冠羽,也是称为冠鱼狗的原因。上体青黑并多具白色横斑和点斑,蓬起的冠羽也如是。大块的白斑由颊区延伸到脖子处,下有黑色髭(zī)纹。(注:髭形通髟(biāo)是指长而密的毛)。雌雄个体难以分辨,雌鸟展翼下为黄棕色,雄鸟为白色,其他相似。

冠鱼狗(雌)/图源@风影0415

冠鱼狗栖息于山麓、小山丘或者平原森林河间,或跃飞空中,静观水中游鱼,一旦发现,立刻俯冲水中捕取,它把捕获物放到栖木上,并不断摆弄,甚至把鱼抛起来,以便先从头把鱼吞下去。

 

冠鱼狗捕食/源自@森系八哥

冠鱼狗的多分布于亚洲不丹、孟加拉、印度、越南、老挝、中国、朝鲜、日本等多地,在国内的东部地区比较常见。

冠鱼狗在世界的分布/图源@GBIF

全世界翠鸟科下的鱼狗共有九种,除了冠鱼狗,在标本馆还有跟其相似的斑鱼狗存在。与冠鱼狗相比,斑鱼狗体型较小,冠羽较小,眼睛上方有明显的白色眉纹。它们常成对或结群活动于较大水体及红树林附近,喜欢嘈杂环境。唯一常盘桓水面寻食的鱼狗。雌鸟与雄鸟相似,其胸部羽毛有1条黑色胸带,且常在中部断裂;雄性为两条。

斑鱼狗/江阴市博物馆藏

大家可以猜一猜下面图中,

哪只是雄鸟?哪只是雌鸟呢?

斑鱼狗/图源@心致行随

所以鱼狗可能只是形容

这只小翠鸟捕鱼的状态,

切不可望文生义!

科学求证最为关键~

 


编辑 / 韦莹莹

审核/张新敏 唐健

终审/翁雪花

发布/孙军


地址:江阴市澄江中路128号天华文化中心





 
博“物”同行·“疫”路有你|砚台

博“物”同行·“疫”路有你|砚台

音频录制:梁思娟

笔墨纸砚被誉为“文房四宝”,是文人雅士千金不换的珍宝。但纸不过以日计,笔不过以月计,墨不过以年计,只有 砚才可以随人终生。砚台不仅是古人息息相关的书写工具,更展示了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传百世不朽。

北宋 带柄风字形砚 江阴市博物馆藏

1978年出土于夏港向阳大队东园村宋墓

风字形砚因其形如汉字“风”而得名,自隋唐演化而出,宋代得到继承发展,出现了方便放置和手持的风字形抄手砚。这件砚台不同一般,与唐代的箕形砚有相似之处,形同簸箕,靠近砚首部位有凹槽,以便贮存墨汁,此砚带柄,在全国范围内均属罕见,尤为特别。

宋代崇文之风的盛行

使砚台进入了发展时期

风字形砚受到了宋人的喜爱

与宋文化追求风雅、简约的情趣相关

夏天就要来了

愿清风送爽,驱疫避邪!


参考资料:


陈云琴.“文房四宝”与中国传统文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78-80+94.


编辑 / 吴婉玲

审核/张新敏 唐健

终审/翁雪花

发布/孙军


地址:江阴市澄江中路128号天华文化中心

 
博“物”同行·“疫”路有你|漆奁

博“物”同行·“疫”路有你|漆奁

音频录制:陈凌虹

奁(lián)是古代女子盛放梳妆用品的器具,奁盒中常盛放有梳篦、脂粉等用品。古代梳妆用的镜子为铜镜,长期暴露在空气容易氧化,故而也会将镜子放进奁中。

宋代漆奁 江阴市博物馆藏

1977年出土于江阴石庄

这件漆奁木胎,呈八瓣菱花形,由奁盖和奁身上下套合而成,构思奇巧,奁不分层,外髹(xiū)朱漆,盒里及圈足底皆髹黑漆,整体造型端庄而不失匀称之美,含蓄又彰显出宋韵之美。

菱花形在很多器物上都有所体现

古人常以菱花为铜镜背面的图案

又称菱花镜,亦泛指镜子


唐代 嫦娥玉兔菱花镜 故宫博物院藏


梳妆文化是我国古代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透过这类梳妆器物也传递着千年之美

花之形的塑造是一种对美好的追求

让我们携手并肩,静待花开!

参考资料:


唐雷霞.江阴博物馆馆藏宋元漆器初探.江阴文博.2013


编辑 / 吴婉玲

审核/张新敏 唐健

终审/翁雪花

发布/孙军


地址:江阴市澄江中路128号天华文化中心

 
博“物”同行·“疫”路有你|玉匜

博“物”同行·“疫”路有你|玉匜

音频录制:黄佳琴

匜( yí)是先秦时代礼器之一,提到青铜匜往往把其作为西周中期应沃盥(wò guàn,浇水洗手)之礼而诞生的水器。匜在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功能,作为水器的情况最多,也曾作为酒器存在过。明代玉匜更多是作为仿古陈设器出现,展示了明代制玉工艺的高水平。

明代 龙首玉匜 江阴市博物馆藏

出土于1984年江阴青阳

这件玉匜全身由三组纹饰构成。第一组龙凤呈祥,凤首在流部,尖喙;第二组兽面纹,底纹为不太规则的回纹;第三组蟠虺(huǐ)纹。柄为带冠虎纹,刚好从虎嘴中吐出柄把。整个器型规整,四面皆有竹纹,有质感,为仿商周礼器。

西汉 龙凤纹玉环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龙凤纹是经历了历代传承而又不断创新的产物

根植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与人民大众的情感有着紧密的联系

龙凤呈祥,愿天下皆安!

参考资料:


1.高泽.从酒器到水器——论匜的功能性转变[J].艺术研究,2019(05):60-61.DOI:10.13944/j.cnki.ysyj.2019.0353.

2.陈和杰.“龙凤呈祥”——浅谈古代陶瓷中的龙凤纹[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01):110.

编辑 / 吴婉玲

审核/张新敏 唐健

终审/翁雪花

发布/孙军


地址:江阴市澄江中路128号天华文化中心

 
更多文章...
  • 博“物”同行 ·“疫”路有你|银座龙
  • 博“物”同行·“疫”路有你|漆盒
  • 5·19“我要游” 你热爱旅游吗?
  • 博“物”同行·“疫”路有你|瓷尊
<< 首页 < 上页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下页 > 末页 >>

第79页 / 共84页
版权所有:江阴市博物馆  苏ICP备14004595号-1